我10岁随父母移民,算是典型的1.5代。初来的时候花了很多精力去补英语,一年半以后终于成功考进gifted English class,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也是主要靠写作方面的一些经历和奖项进了名校。我先生则是在中国念完本科才来的美国读研。我们俩日常对话使用的是中文,也会一起看中文的书籍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等。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决定从小跟孩子说英文。
做这个决定的主要的因素是由于我跟我先生都觉得既然我们生活在美国,平时打交道的都是美国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身边的人有很好的交流。其实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决定一个人能爬得多高走得多远的不是他calculus学得怎么样而是他的社交能力如何,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主要是靠语言。会一门语言和真正精通一门语言有很大的差距,能做到后者不仅需要自身的天赋也需要外在的培养,培养孩子发现语言的乐趣,培养孩子的词汇量和表达逻辑。这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主要就是靠与父母的日常交流。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去挑选书籍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跟他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尽量用最精准的词汇描述解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鼓励他去跟不同年龄背景的人聊天。
再来说说文化认同和融入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得想明白建立文化认同或者融入一个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追求的应该是归属感,是social acceptance。但是其实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一定需要在文化中做选择,通过信仰,政治理念,兴趣爱好等等也都有可能,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melting pot。比起认同/融入,我觉得更重要的可能是建立对不同文化的appreciation, 毕竟世界那么大,不仅仅只有中国和美国。